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,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。在广西,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。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“非遗传承·成长相伴”系列活动为普及读者们关于广西古建筑文化,于2022年10月5日特别开展“广西古建筑”非遗传承活动。
参与此次活动的小读者共计30人(次)。
此次活动,让读者认识到的是“干栏式”建筑,即干栏巢居,即是在木(竹)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。考古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。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,主要是两层建筑,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,上层住人。干栏式建筑可以防震等。

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通过古建筑活动,不仅可以增加小读者的见识,更希望能吸收古建筑中的营养,走出中国特色建筑之路,让中国古建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。
活动当天,读者们仔细聆听着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——周涛老师为大家讲述广西壮族特色干栏式建筑的建筑形式、建筑特色等相关知识。除了理论的传授,老师还引导小读者们尝试用纸和笔画出古建筑中的特色结构,能够更好的笑话所学到的知识。

在通过平面的绘画方式理解古建筑后,老师还带来了立体结构的实践内容——模型拼装。无需胶水,通过卡扣的方式,搭建一个干栏式的房子。小读者们在经过拼装的动手实践,也了解了古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。

活动结束,每个读者手捧着自己搭建的干栏式建筑模型,脸上挂着一种劳有所得的开心笑容,我们也为他们对古建筑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添砖加瓦而点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