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非遗传承·成长相伴”系列 ——“灯笼度国庆”活动

发布时间:2022年10月9日  作者:张雅婷  浏览:5203

   “国庆”一词,本指国家喜庆之事,最早见于西晋。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《五等诸侯论》一文中就曾有“国庆独飨其利,主忧莫与其害”的记载。今天称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节。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,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“非遗传承·成长相伴”系列活动为读者们打造一个别样的庆祝活动,于2022年10月6日特别开展“灯笼度国庆”非遗研学活动。

   参与此次活动的小读者共计30人(次)。

   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,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。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灯笼发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风格,每一种灯笼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。灯笼综合了绘画、剪纸、纸扎、刺缝等工艺,与中国人的生活活息息相连。灯笼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。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,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。

   今天的活动给读者们带来的是五星花灯。俗话说:“画人先画骨”,灯笼的制作,也要先从骨架做起。

   灯架做好后,就是灯面的制作了。现场只见剪刀飞舞,刷子带着浆糊在竹条上来回踱步,一颗颗红艳艳的五星慢慢的泛起了光芒。

    实践了花灯制作的技艺,接下来开始尝试剪纸的技法了。每个小读者的心中都有一颗特别的五星,通过剪纸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。

    灯笼作为喜庆的象征,也代表了小读者们为我们国家庆生的一片心意。这一颗颗小小的红星在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研学基地飘扬,祝福着我们国家日益繁荣昌盛。

 

  • 2

 


 读 者 服 务
 关 注 我 们
  • 微信公众号
  • 抖音号
  • 新浪微博
  • 微信订阅号
  • 小红书
  • 微信视频号